< 返回 管理专栏

SingleRAN,华为封神之战

SingleRAN,华为封神之战

2023/12/14


编者按:


遥遥领先,近期似乎成为了华为的专属名词。


但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6年,在移动通信领域,华为还是一个相对弱小,主要专注于中国市场的通信设备公司,和大部分的中国制造相似,面临着诸多

困境。当时的竞争对手无论是技术还是客户关系,都全面领先华为。


而SingleRAN解决方案的问世,成为了华为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封神之战。凭借这款旗舰产品,华为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,进而在全球市场

攻城拔寨,获得超过了45%的市场份额,这款旗舰产品也助华为的2B业务获得一段超过10年的持续增长。


乔诺咨询专访前华为无线SingleRAN原班人马,深度了解华为如何穿越黎明前的黑夜,用SingleRAN成功突围全球市场,从默默无闻变成通讯设备的行

业领导者。



iPhone时代的到来,引发了移动通信市场怎样的惊天巨变?


2007年的1月9日是一个值得被科技行业纪念的日子,因为在这一天,苹果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——iPhone。


iPhone的神兵天降,掀翻了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桌子重新定义了手机。


次年iPhone3G发布,APP Store诞生。一夜之间,手机从打电话发短信的简单通信工具,变成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生态的超级终端。用户对图片、视频、

APP等对数据的要求放大了百倍。


2.png


从语音时代到数据时代的巨大变革,促使整个通信行业急需找到更快的解决方案——3G基站。而对于当时的移动运营商,2G/3G建设的却面临着两难

抉择:


1. 3G建设费用高昂,多年没有商业转化


许多国家的3G频谱是通过拍卖方式获得的,运营商支付了高昂的许可费用;为了提供3G服务,运营商需要建设全新的网络基础设施,设备购买、设备

安装、站点改造,资本开支巨大。


但是3G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快速发展,投资长期得不到回报。用户的数据需求长期没有被激发,一直面临“杀手应用”的困扰。欧洲从2000年开始发3G

牌照,到2007年3G移动用户的渗透率低于5%。运营商花大价钱建了一张3G的网络,但是只能收到少于5%用户的钱。


2. 2G亟需设备更新,向3G业务迁移节奏难以把握


投资已经花在了3G,大部分用户还停留在2G,相应设备在网大于10年,老旧损坏严重,生命周期接近尾声,也急需更新换代。如果把钱再投向2G也不

可能,iPhone带来的移动互联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凸显,多年没有激发的数据需求正面临拐点,需要加大投资。


传统的搬迁建设模式难以支撑2G/3G的投资,越是热点区域,机房选址新建、扩容越困难,如果把2G设备搬到郊区,给3G设备腾出空间,搬迁多少、留

多少,都不容易确定,随着业务逐渐迁移,不断进行设备搬迁,工程量与费用都很惊人。


3. 从2G向3G业务迁移,如何保持竞争优势


3G作为一种新业务,一方面可能会触发用户重新选择服务供应商,尤其是高端价值客户,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面临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挑战,比如英

国的和黄3G(Hutchison3G)。


这时候,运营商不仅仅是需要一个质优价廉的设备,更迫切需要的是一种投入少、客户体验好,又能够平滑演进的网络建设方案。


2007年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,在西班牙马德里和华为联合设立了移动创新中心,在讨论这些痛点问题过程中,探讨了是否可以开发一款2G/3G

的多模基站,也就是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支持2G/3G,这样部署3G设备时,不需要大动干戈地改造机房、增加机柜,而是简单地在现有的机柜插块新的单

板,改变硬件配置就可以了。


3.png


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朴素,但是了解通信技术的都知道,2G是纯语音电路交换技术,3G是语音/数据融合IP包交换技术,简单用一套设备就能支持的话,

这么多年来,TOP的设备商早就做了。


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,真的是“不可能”(在统一不同制式软件的时候,聘请的爱立信退休专家直言,风险大到要预言我们的失败),但同时对华为来

说,也唯有跨过这座大山,才能看到日出,才会一切皆有可能。



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,为什么华为要走一条没人敢走的路?


1.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


尽管华为在固网通信市场,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,但是在移动通信领域,仍然面临着诸如爱立信、诺基亚、西门子、阿尔卡特、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

的激烈竞争。而移动通信市场具有先入为王的市场特点,国内市场已经被行业巨头瓜分殆尽,尽管华为祭出了设备便宜、服务好、反应快速的三板斧,

但是市场份额仍然少得可怜。


2. 海外市场没有品牌


欧洲是全球发达国家密集地,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源地,爱立信、诺基亚、西门子等多家电信设备巨头利用本土作战优势,联合封杀中国企业。华为刚

进入欧洲市场时,很多客户都误以为华为是一家骗子公司――他们从来没有听过,也不知道怎么拼读“HUAWEI”。华为从1997年开始投身海外市场,

入驻欧洲10年只有7%的市场份额,海外市场局面始终没有打开。


4.jpg


3. 创新压力大


只是设备便宜,而在网络性能、可维护性等全系统的解决方案上,和竞争对手存在着明显的差距。标准是竞争对手制定的,抄作业存在着专利上的挑战。

标书是按照竞争对手的产品规格拟定的,技术评标总是落后。


4. 研发效率低


当时的研发人均创收是竞争对手的1/3,市场项目定制的需求多而且总是在变,产品不稳定,研发天天忙于救火。


所以,当时的华为面临一个抉择:要不要用与爱立信完全不一致的架构,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?


当时,余承东、邵洋以及一位负责产品管理的同志,三人同爬深圳梧桐山。在路上,余承东反复问一个问题,“要不要做第四代基站?”


邵洋认为不该做,否则成本会升高1.5倍,价格压力太大,对一线销售是很大的困难。余承东接着又问另一位。答案是同样不能做——因为有很多技术

风险无法克服。一路上,爬山5个小时,余承东不停给相关负责人打电话,总共给十多个人打了电话。邵洋回忆,他当时在旁边听得很清楚,电话一接

通,接听方就告诉余承东有风险、有难度。


爬山下来后,余承东拍板:“必须做,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。”


2008年,华为第四代基站(SingleRAN)一问世,便石破天惊。



SingleRAN这枚核武器,给华为带来了什么?


2008年,华为克服了巨大的困难,开发出来了多模基站,也就是SingleRAN解决方案的旗舰产品。由于它可以帮助运营商节省30%以上的TCO(tota

lcostofowner总拥有成本),产品一问世,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。这一场商业成功,是全方位且影响深远的。


1.SingleRAN帮助华为突破海外市场,并且3年就做到新增市场份额第一。


2007年底到2008年初,华为一举中标西欧三个TOP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项目,每个项目合同金额5000万美金以上。这也是华为第一次做到,产品还没有

做出来,就已经卖掉了。沃达丰技术专家激动地称赞道:“SingleRAN是石破天惊的技术创新,是超级性感的技术发明。”


2.SingleRAN帮助华为在国内的激烈竞争中,实现了弯道超车。


2007年底中国移动2G集采招标,基于SingleRAN解决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西欧TOP运营商中标带来的品牌提升,华为一举拿下22%的新增市场份额。

一夜之间,实现新增市场份额排名第一。


同时,SingleRAN解决方案,也解决了中国移动的特有困难,即从2G向中国制式的3G网络演进,因此华为在后续中国移动的3G市场做到了份额第一。


3.SingleRAN提升了华为的品牌,重定义了中国制造―从杀价工具到战略合作伙伴,从而实现市场格局快速扩张。


在欧洲,市场格局沿着两条路径快速扩张。一是,从2007年第一批突破的西欧三大TOP运营商,扩展到他们在其他国家的网络。二是,扩展到同一国家

的其他运营商,因为SingleRAN是一种降维打击,如果这些运营商不能及时跟进,在建设网络和运营网络方面就会存在30%以上的成本劣势。因此,华

为在欧洲大约只用了三年时间,就做到了市场份额第一。


在国内,从2007年的中国移动2G集采份额第一,后续很快就做到了中国移动的3G项目,中国联通的2G、3G项目,中国电信的3G项目的集采份额第一。


4.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,SingleRAN还极大地改善了产品价格。


竞争对手直到2010年底才推出类似SingleRAN的产品,再加上30%的TCO优势,SingleRAN的价格从比友商低30%,提升到只低10%。在竞争对手忙于

开发新产品的同时,华为则持续投入研发,在芯片、算法、硬件持续构建战略控制点,产品的TCO优势始终保持领先竞争对手30%以上,从而一直保持

良好的产品价格。


5.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,极大地帮助华为在产品研发领域,提升了产品创新的质量和研发的效率。


从产品创新角度看,SingleRAN在收获市场成功的同时,也赢得了客户对我们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信任。


比如,沃达丰和华为的联合创新中心,后续又孵化了一系列的新产品,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。而创新中心这种形式也被其他运营商

广泛接受,如德国电信、法国电信等TOP运营商都和华为建立了类似的创新中心,这极大地提升了华为在行业的影响力,也帮助华为通过不断领先于竞

争对手,推出新产品和新特性,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。


从研发效率看,因为客户信任我们,所以我们拿到的需求是“最真实”的,是“最新”的,客户的反馈也是“最全面”的。


因此,我们对于市场的需求,未来发展的趋势的洞察就更深刻,也显著先于竞争对手。这样,研发就能一次把事情做对,投资更聚焦,产品成功率更高,

研发的效率也就更高。



在这场全方位的胜仗中,华为做对了什么?


动作一:洞察旗舰产品需求,把组织建在客户身边,建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


2006年的欧洲市场,已经被爱立信、诺基亚、西门子、阿尔卡特这些行业巨头,瓜分殆尽。华为作为后来者,很难分得一杯羹。华为有机会参加投标,

说的好听点,是战略供应商,但实际的标签,是低价的备选供应商,主要是拉来陪标的。


因此,华为迫切需要一款,人无我有的旗舰产品,来突破欧洲市场。要有人无我有的旗舰产品,就必须要深刻了解客户的需求。要深刻地了解客户需求,

就必须把组织建到客户身边。和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沃达丰的移动创新中心,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。


5.png


在地盘已经被瓜分的情况下,还有市场机会吗?


好消息是,2007年,沃达丰提出了SingleRAN的需求。


坏消息是,沃达丰提出来的需求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。沃达丰希望华为能够提供一个多模基站,先用于2G,在需要部署3G的时候,可以通过软件

配置变成一个3G。由于2G和3G是相差10年的两代通信标准,硬件频段、功率放大技术和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开销都有着巨大的差异,技术实现的挑战非

常大。


需求=问题+解决方案。客户提的需求往往是解决方案,而不是问题。


研发团队对沃达丰所谓“需求”背后的问题做了洞察,发现客户大部分场景,都是在现有的2G站点,新增3G机柜,最大的几项费用是:


1. 室内站点增加新的3G机柜,需要重新设计机房的电源走线和配电,支付设计费用。


2. 室外站点增加新的3G机柜,需要和业主谈新增地面的租金,有可能业主不同意,那么重新选址建一个新的站点,建设费用,是设备的3倍以上。


3. 室外站点工程交付,需要重新做地面工程,可能因动静太大引起居民注意,故被迫取消3G机柜的部署。


所以,客户的问题是,“增加3G机柜,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”。那么解决方案就是,“不增加机柜也能部署3G”,只要把3G设备模块化,然后可以插

到2G的机柜就解决大部分问题了。


研发团队通过移动创新中心,和沃达丰多次面对面沟通,很快就确认了这个方案是满足其需求,为SingleRAN一次做对、及时交付打下了基础。


SingleRAN能够横空出世,移动创新中心功不可没。通过移动创新中心,帮助我们做到了三个最:最早拿到客户的需求,最深刻地洞察客户“需求”背

后的问题,最快地和客户锁定需求,从而做到比竞争对手,在竞争力和上市时间上双双领先。


前沃达丰首席技术官StevePusey,评价移动创新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。他说,运营商非常依赖网络供应商的创新,华为一直倾听沃达丰的诉求

——关于增长、覆盖、能力的挑战。华为把沃达丰的意见带走,几个月后就能交付全新的科技产品。


6.png


动作二:死磕TCO(总拥有成本),最大化旗舰产品的客户价值


旗舰产品的创新,不是仅仅追求技术的领先,而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洞察,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。SingleRAN之所以成功,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决

心,所以华为给产品定下了节省30%TCO的这一极其挑战的目标,要求团队死磕TCO。


先简单介绍一下TCO/TVO的概念:


TCO=客户拥有总成本=CAPEX+OPEX。


TVO=客户拥有总价值=VALUE-CAPEX-OPEX。


CAPEX=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长期成长效益的资产投资,如:设备采购、工程建设等。


OPEX=支持企业日常运营的费用支出,如:租金、水电费、人工、维修、培训等。


VALUE=投资额外获取的价值,如:客户满意度提升、风险减少、收入结构优化、效率提升等。


对于2B企业,由于很多的B端客户都会采用TCO/TVO工具来进行设备选型,所以TCO/TVO是一个很好的量化客户价值,从客户视角来帮助我们做需求

排序和取舍的工具。下图就是简明的SingleRAN产品的TCO/TVO例子。


7.png


研发团队在践行“死磕TCO”理念的过程中,遭遇了重重的挑战。


第一个挑战,技术路线的选择,能做什么PK客户需要什么。


要把3G的模块插到2G柜子里,那么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要把3G模块做成2G模块的大小(3G模块由于技术复杂大于2G模块),而模块大小取决于功放效

率和散热效率,这两个效率的优化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和开发工作量。


于是,有人提出,能不能放松模块大小要求,比如按3G模块大小来做2G的模块,那么也实现了2G/3G一个柜子,也算是满足了客户需求。


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,因为场景化分析的结论是,它增加了客户的TCO。


首先,客户已经大量部署的是2G基站,如果按3G大小设计机柜,现场更换机柜,还需要更改底座—增加CAPEX。


其次,更改底座,很有可能动静太大,引起居民注意,导致站点流失,需要新增站点—增加CAPEX。


同时,站点流失,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替代站点,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和投诉,严重的可能延误整个项目的建设,影响用户发展,减少VALUE。


第二个挑战,目标的分解,段到段的技术指标分解 VS 端到端的TCO目标承接。


模块大小的要求不能放松,那么只能通过最大化散热效率和功放效率来达成目标,但这又涉及整机、硬件、射频、算法的相互配合,简单的分解技术指

标,可能会陷入扯皮的泥潭,而且一个技术指标不达标,可能会拖累最终TCO目标的达成。


为此,研发团队组建了跨部门的重量级团TDT团队(技术项目开发团队),运用TPD开发流程(技术开发流程),来支撑目标的达成:


1. TDT,由射频专家担任Leader——对总体方案和最终结果负责。


2. 成员包括整机、硬件、射频和算法等相关的专家——对单项指标负责。


3. 成员包括产品管理——对需求负责。


4. 通过技术管理团队TMT的立项、概念决策、计划决策等管理评审和同行专家的技术评审TR,及时决策、及时纠偏,以保证最终的交付质量。


8.jpg


项目组,在重量级团队和技术开发流程的加持下,高效运转,经过多轮的方案设计筛选,多轮的联合攻关,终于达成了目标—把3G的模块插入2G的机

柜,而且不损失3G模块的关键规格。


尽管在“死磕TCO”过程中困难重重, 但是也正因为克服了这些困难,SingleRAN产品才超越了客户的期望,成为行业的标杆。


这里小结一下,研发团队之所以能够达成最终的TCO目标,不仅仅是和研发团队的决心和理念有关,还应该归功于科学的方法:


1. 科学的客户价值评估工具——TCO/TVO。


2. 科学的组织设计——TDT跨部门重量级团队,力出一孔。


3. 科学的研发技术项目开发流程——TPD。


动作三:死磕关键指标,最大化旗舰产品的竞争价值


尽管当前的目标已经达成,但是如何保证未来3年仍然能够保持对竞争对手碾压式的TCO优势,这也是研发团队的职责。


研发团队对每一个可能影响TCO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他们发现功放效率是关键因素。要提高功放效率,一方面取决于硬件设计,另一方面还和功

率放大算法强相关。


为此,华为一方面在产业链布局,牵引产业链的技术创新。另一方面,充分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,在俄罗斯研究所投入了数学家,去专门研究这个功放

算法。


9.png


虽然这个算法没有赶上第1代产品,但是它使得第2代产品,相对竞争对手同期产品,仍然保持了30%的TCO优势。


动作四:三代战略,构建战略控制点,支撑旗舰产品从优势到胜势,支撑旗舰产品持续盈利


华为明白,一次成功并不能保证次次成功,要始终保持碾压式的竞争优势,就必须构建战略控制点。那么,如何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投入,如何控制投

入的节奏,华为采用的是三代战略。


成熟商用一代:


本项由产品开发团队PDT负责,主要的责任是,端到端高质量的交付,并且对于客户的一些小的需求,快速响应,保证客户当前的满意度。


开发一代:


本项中,首先由产品管理团队PMT,通过RDP路标活动,以TCO为牵引,在解决方案层面,规划未来三年的产品路标。以SingleRAN为例,要真正降低

运营商的TCO,只考虑硬件性能提升是不够的,而是需要一个全新的整合了2G、3G、4G技术的解决方案。比如:


多模基站方案,


支持通过插3G模块,升级到3G,后续支持软件配置,升级到3G。


多模站点解决方案,


它可以简化网络的建设和运维,可以降低站点的能耗,可以减少站点空间的占用。


多模运维解决方案,


它可以通过远程维护,减少站点访问的次数,减少故障中断时间。


多模无线网络性能解决方案,


它可以通过2G、3G、4G不同制式之间的负荷分担和业务分层,让语音和数据业务承载在不同的制式上,最大化客户的体验。


然后,由产品开发团队PDT,按IPD产品开发流程开发产品。


技术储备一代:


本项由技术管理团队TMT,负责储备关键技术。比如:


关键技术的预研


产业链布局,关键器件的创新


芯片的规划和投资


在俄罗斯研究所布局算法


在SingleRAN的开发过程中,三代战略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。面对巨大的“不可能”,华为做出了“共柜、共框、共基带/共主控”由易到难的路标规划,

当时内部有一个通俗的比喻,“先做室友,接着同屋双人床,最后睡一张床”。


通过5年以上的研发,SingleRAN的旗舰才算大功告成,开始客户调侃我们是假Single,到最后不同制式的技术共用处理芯片,在统一的软件算法下调度

处理资源,统一的运维软件下根据业务需要调度网络,彻底实现软件定义网络。



我们可否这么认为,SingleRAN的成功是有公式的?


首先,聚焦价值客户。


通过把组织建在客户身边,与最大的移动运营商,沃达丰成立的移动创新中心组织,建立竞争快速响应机制,深刻洞察旗舰产品的需求,明确在哪打?

怎么赢?


其次,死磕价值需求。


对于ToB企业来说就是死磕TCO(客户拥有总成本),死磕在2G到3G时代演进的痛点,及其背后的端到端的挑战(工程成本、管理成本)。


最后,用流程型组织,构建组织保障,确保价值需求击穿,并说到做到。


其底层逻辑如下所示:


10.png


正是上述这几个动作,使得华为做到了:


1. SingleRAN产品,通过融合2G、3G、4G技术,节省TCO30%以上,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。


2. 第一次,先于业界标杆2年,推出旗舰产品---新一代基站。在SingleRAN问世之后,始终保持着30%的TCO优势。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。


3. 从others,到100亿美金,到250亿美金。



当时的行业标杆既不缺钱,又不缺人,更不缺客户的反馈,而且3G产业的发展痛点就横亘在那里,为什么他们没

有先于华为推出SingleRAN?


1.没有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,没有以产业发展为最高利益——未聚焦价值客户的价值需求。


华为一直倾听沃达丰的诉求——关于增长、覆盖、能力的挑战,而行业的TOP设备厂商,市场格局已定,3G全新投资建设的蛋糕看起来比3G/2G融合的

蛋糕当然要大,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。在华为看来,只有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繁荣发展,才是最大的利益。


2. 研发策略和投资布局不够前瞻——战略规划的革命性不够。


研发投资必然向当前商业最大化的 2G 倾斜,对寻找“杀手应用”多年,商业转化困难的3G投资不足。


3. 组织与机制,没有做到力出一孔——重量级团队未尽合理。


2G、3G在多数公司必然是两个经营实体,组织割裂,难以孵化融合创新;即使在华为破局以后,也难以集结资源,形成饱和攻击。


11.jpg


所以,现在回过头看,华为SingleRAN的必然成功,除了自身抓住了关键成功因素,也有竞争对手过去“太成功”的因素,这也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所在:

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可靠导向。唯有始终敬畏市场,始终以客户为中心,才有可能穿越产业周期,永立潮头。


技术再领先,资金再雄厚,没有聚焦价值市场、聚焦价值需求的理念,没有流程性组织的支撑,也可能会错过重大的市场机会,错过旗舰产品。


如何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旗舰产品?


乔诺咨询扎根本土,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,联合多名跨国企业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,推出《旗舰产品训战营》,旨在助力企业以差异化

竞争力,突围大市场。


12.jpg


为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,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实现中国式增长,乔诺《2024产品手册 · 中国式增长》同步升级。如需要,可与您的客户经理联系,或联系

文末官方电话/微信。


13.png

上一篇:冠能,雅迪增长的核弹下一篇:TCL实业CEO杜娟:与其焦虑,不如学习